(中央社记者叶冠吟台北16日电)「身体的复原力其实远大过心灵的自愈力。」一道道伤疤是女癌友与病魔搏斗后留下的印记,纪录片导演齐怡透过镜头,重新定义勇敢与疤痕,也想告诉这群女性「妳值得好好活着」。
齐怡因挚友罹癌缘故,10多年前开始参与癌症希望基金会,协助侧拍摄影计画,也担任基金会癌友摄影或绘画比赛的评审。
接受中央社专访时,齐怡分享,她发现初期罹癌者都会很愤怒,借由绘画或摄影呐喊着「为什么是我」,但慢慢的,会开始拍摄自己因手术缺损的身体,少了乳房、卵巢或全胃被切除了,「尽管构图光影没那么好,却非常触动人,带来的感动力量很大」,就此在心底埋下想替她们好好记录的种子。
直到2021年,齐怡终于募到经费能够实践,多年陪伴也获得癌友们信任,她与摄影师李毓琪合作,花了近9个月时间,与10名不同年龄层女癌友对话,见证她们把外衣外壳褪去,赤裸袒露的疤痕与脆弱的心路。
齐怡感性地说:「生死折磨让她们的心房像蜂巢,一格格储存的不是蜜,是苦楚酸辛的沉积物,希望能透过这部影片拍摄,让她们毫无保留全部倒出来。」
齐怡认为,这次拍摄与以往纪录片经验不大相似,「这像是灵魂与灵魂,学习相互靠近的练习」,看着这群有血、有肉、有疤、有痛的女人们,如何走过生命难关,有身体的难,也有家庭婚姻的难,「我不想把她们设定是『抗癌斗士』,她们就是人,在面对很难的事」。
其中最年轻的受访者宜锜,在纪录片后制期间离世,得年26岁。曾经爱打排球的女孩,发现身上瘀青怎么也退不掉,17岁时得知罹患急性白血病。历经骨髓、肺脏移植折腾,还一度得背氧气瓶上下学,但宜锜仍乐观以待,对镜头说:「每年过生日就是多赚到一年」,更努力考研究所、想当名心理谘商师,来鼓励有相同境遇的病友。
在「勋章」的尾声,齐怡带着宜锜等4名主要受访者走出摄影棚,看看辽阔的山与海,画面色彩从黑白渲染成彩色,齐怡说:「人生路上的尽头是漂亮的风景,也是很大的安慰,我想告诉她们,妳绝对值得好好活下来。」
齐怡有些哽咽透露,宜锜在拍摄尾声时血癌已再度复发,身形纤细、面色苍白,但仍坚持想把握机会外出,一步一步登上七星山,「那一刻觉得宜锜分外美丽,她看着天空时,是充满希望的」。
订阅《早安世界》电子报 每天3分钟掌握10件天下事 请输入正确的电子信箱格式订阅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